|
什么是石油炼制?
石油炼制是指把天然原油,通过炼制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品油。这些产品中很大一部分会成为汽车、飞机、船舶、拖拉机等设备的动力燃料。
中国对石油产品的分类参照ISO公布的标准制定,国标GB/T 498根据石油产品特征,将其分为下面的六大类,包含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每大类中含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又有不同的牌号,整体牌号数量可达上千种。
六大类别字母,和其代表的含义如下:
F 燃料
W 石油蜡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B 石油沥青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C 石油焦
以下,我们着重介绍几种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成品油:
1. 汽油
车用汽油主要分为车用无铅汽油和车用乙醇汽油两类:
车用无铅汽油(GB 17930-2011)
车用无铅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和98号四个牌号(比如,90号汽油表示其辛烷值为90),辛烷值越高,表明汽油的抗爆性能越好。
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10)
车用乙醇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字母“E”表示车用乙醇汽油。
国四及国五标准:
2012年5月31日,北京率先实施国五排放标准,并对汽油标号进行调整。与国四标准相比,国五在氮氧化物排放方面降低了25%,可以有效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调整后的89号、92号和95号汽油标号分别取代了之前的90号、93号和97号汽油标号。
2. 柴油
柴油是柴油机的主要燃料,我国生产的柴油分为轻柴油、重柴油和农用柴油。轻柴油用作汽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1000转/分以上)柴油机的燃料,重柴油是中、低速(1000转/分以下)柴油机的燃料。
由于柴油的使用性能与凝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密切相关,所以国产柴油的牌号都用凝点来表示,比如:
“-10号柴油”,表示其凝点为-10℃
“5号柴油”,表示其凝点为5℃
以此类推。
2009年6月12日,中国正式公布车用柴油标准GB 19147-2009,根据这一标准,选用车用柴油牌号应遵照以下原则:
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以上的地区使用
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
-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
-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3. 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现代大型客机的动力设备是喷气发动机,使用喷气燃料,它的沸点范围介于汽油和柴油之间,基本相当于煤油,所以旧称航空煤油。
喷气燃料分为宽馏分型、煤油型和重煤油型。中国过去及现在使用的三种喷气燃料按研制的时间顺序命名,分别为:
1号喷气燃料
其结晶点不高于-60℃, 通常在严寒地区供冬季使用。由于其生产成本高且产量有限,当2号及3号喷气燃料标准推广后,1号喷气燃料已很少生产。
2号喷气燃料
曾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常年大量使用。但因为其闪点为28℃,不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国内现已停止生产2号喷气燃料。
3号喷气燃料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国际通航和出口而研制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目前广泛应用于出口、民航飞机和军用飞机。
4. 润滑油
根据润滑油的基本物理性质,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黏度”,直接影响摩擦部位的润滑状态。润滑油约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内燃机油
凡是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润滑油,统称为内燃机油,常见的有汽油机油、柴油机油、船用发动机油等,一般按质量等级和黏度等级来分类。
车辆齿轮油
用于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润滑油的总称,包括差速器、变速箱和传动箱等部件用油,主要作用是减少齿轮及轴承的摩擦与磨损、加强摩擦表面的散热作用、防止机件发生腐蚀和锈蚀。
液压油
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种类繁多,可以用途进行分类,也可根据油品类型、化学组分或可燃性进行分类。
压缩机油
主要用于压缩机内部各摩擦部位的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也起到密封、冷却、防锈、防腐蚀等作用。
全损耗系统用油
又称机械油,是一种通用的润滑油,适用于对润滑油无特殊要求的锭子、轴承、齿轮和其他低负荷机械零件的润滑,工作温度为40~60℃,不适用于液压机械、齿轮、轴承等循环润滑系统。
润滑脂
又称黄油,是将一种或几种稠化剂分散到一种或几种液体润滑油中,形成的一种固体到半固体产物,主要用于润滑转动、滑动的机械摩擦部位,还兼有防护和密封等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