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回复: 0

大宗商品贸易“钱途”与“风险途”的全流程风控秘籍大揭秘

[复制链接]

647

主题

117

回帖

250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501
发表于 昨天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宗商品贸易因交易量大、价格波动高、环节复杂,既带来丰厚利润,也伴随多重风险。作为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负责人,需系统识别各环节风险点,深入理解风险成因,建立完善防控机制。今天咱们基于大宗商品贸易全流程,从业务模式、合同审核、履约执行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主要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

大宗商品贸易基本模式与风险特征
大宗商品涵盖金属、能源、农产品等基础物资,常见贸易模式有自营与代理两种。自营模式依靠信息差和渠道优势赚取差价,但需独自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代理模式通过收取保证金开展代采代销,虽不直接承担价格风险,却因货物所有权过渡环节,主要面临委托方信用及货物权属风险。

合同审核关键风险点与防范建议
合同是界定贸易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审核合同时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货物与价款条款:大宗商品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容易因约定不明引发纠纷。需明确品名、规格、质量、单价及总价,是否含税,避免歧义。
交付与风险转移: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易发生毁损或灭失,需明确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及风险转移节点。特别注意 FOB/CIF/CFR 等贸易术语下的风险划分。
验收与异议期:大宗商品质量、数量易产生争议,需合理约定检验期限,确保我司有充足时间验收并向上家索赔,避免因期限错过维权机会。
结算与违约条款:交易金额大、付款环节多,条款应清晰可操作,违约认定与赔偿责任须明确,避免模糊表述。
委托业务中的典型风险与防控措施
在代理采购、代理销售等业务中,需重点关注以下风险:

权属与风险错配风险:货物所有权在代理期间转移至我司,但实际受益人为委托方,这种权责分离可能导致风险承担不匹配。应在合同中明确风险划分及追偿机制。
上下游关联方信用风险:委托方指定供应商或客户,其资质问题可能导致交付或回款困难。应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与黑名单机制,并收取足额保证金(建议 10%-30%)。
市场波动应对机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委托方可能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履约,需明确价格剧烈波动时的保证金追加机制,避免因委托方资金问题导致己方垫资风险。
三大核心风险的系统化防控体系
对手方信用风险
对手方资质差引发合同诈骗:贸易商在与单个或多个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合作时,若各供应商或客户之间存在关联关系,需进行深入调查,避免联合串通诱使贸易商签订合作合同,形成合同诈骗。
应收、预付账款损失:贸易商在采购环节须向供应商预付货款,由供应商收款发货,一旦未按照合同约定发货,或供应商存在恶意欺骗的情况,公司预付账款面临一定减值损失风险;在销售环节中,由于存在提前释放货权的情况,若后续货款无法收回或收回难度较大,贸易商应收账款损失风险较大。
费用损失:在贸易商拥有货权期间,贸易过程中的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装船卸载等环节涉及到的费用,一般由贸易商先行垫付,在与下游客户结算时,向客户收回。此外,在代理模式中,贸易商为客户采购时产生了资金占用费,在结算时由客户支付。在交易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导致交易不顺畅,贸易商或将自行承担相关费用,面临费用损失风险。
风险防控:

贸易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其中对于供应商管理应严格选择供应商,对其提供的产品、经营质量、信用等做详细评估。
对于客户管理,应详细建立和管理客户档案,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分级,确定每个客户的信用额度。
严格执行预收保证金制度,及时追缴保证金,对账期进行有效管理。
价格风险
货物跌价风险:在自营贸易业务中,贸易商在持有货权期间,承担价格波动风险,一旦价格跌破采购价格,贸易商或将承担跌价损失,尤其对于库存积压严重以及未提前采取价格锁定措施的贸易商损失较大。
下游弃货、拒收风险:贸易商在与下游客户签订了一口价的锁价销售合同后,一旦在销售期间货物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下游客户或出现弃货、拒收的情况,贸易商或采取低价处理的方式以避免货物进一步跌价的风险。
风险防控:

提前锁定价格:通过上下游同时定价锁定利润空间。设计条款时,可将客户违约成本提高。
严格收取采购保证金:在大宗商品贸易中,预付保证金的实质更加类似于贸易品跌价的“安全垫”。只要价格波动幅度小于保证金比例,则买方弃货止损动力不足,卖方存货跌价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转移。在保证金比例过低或保证金制度未有效执行的情况下,卖方遭弃货以及价格波动带来损失的风险明显增大。当价格波动幅度大于保证金比例时,应及时追加客户保证金,若追加保证金不成,应尽快处理在手存货以防止货物进一步跌价。
货权风险
虚假提货单:主要是买方或者第三方,在未通知贸易商的情况下利用虚假提货单据到仓库出货,或利用虚假仓单将货物抵质押,造成货权损失。
货代、仓储方与买方勾结:货代公司或仓储公司在未接到贸易商放货通知的情况下,将货权提前转移给下游买方,贸易商对货权失控。
仓储管理不当:在未经贸易商允许的情况下,仓储管理公司对货物进行随意处置、使用或抵质押,导致货物无法正常提出,面临货权损失风险。
内部管理失控:贸易商对内部人员及货物管理力度不够,内部人员联合外部人员弄虚作假,转移货权或超额放货,最终失去货权。
风险防控:

一般通过建立严格的仓储方审核机制和物流规范管理制度,需选取可靠的货代公司及仓储公司、与部分仓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等方式实现。除此之外,贸易企业也应对仓储公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账检查,加强仓库现场巡视、严格履行合规审查流程。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设立专门风控岗位,完善贸易流程制度,建立合同范本库与审核机制,并定期开展风险排查与应急演练。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与系统支持,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实时监控。大宗商品贸易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源于内部管理的漏洞。只有将风险意识融入每一个业务环节,通过制度、技术与人才的多重保障,才能在复杂贸易环境中行稳致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最好的中文黄金、外汇、加密货币交流论坛

GMT+8, 2025-9-17 22:45 , Processed in 0.0150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